如果一個人只剩下三個月可以迎接日出,他會不會每天追逐日光?
如果一個人只剩下三個月左右的生命可過,他會選擇怎麼過完這三個月?快樂的過還是痛苦的過?有意識的過還是在昏迷中就此離開至親好友?把該安排的事都安排好的過還是讓家人手忙腳亂的過?
這是母親數年前開完第一次刀,確定切除的右乳組織內有惡性腫瘤後,跳進我腦袋的第一個問題。
多年後的今天,當我從同事的手中接過這本追逐日光,在閱讀的當下,多年前同樣的問題一樣也快速地跳進我腦袋裏。
看來,經過了這麼多年,不管處在什麼情況之下,人類對於死,尤其是怎麼死這件事,還是一樣放不下看不開。
近年來在研習佛學的過程中,常聽到念死無常這四個字,自己也常因為母親病情的起起落落,或多或少體會念死無常的某些境界;但是我心中還有那一絲絲的疑惑,在閱讀了追逐日光後,竟獲得了全部的解答。
對於一個知名跨國企業KPMG總裁尤金‧歐凱利來說,得知自己只剩三個月的生命,是一種人生的死刑宣判,但也是一種不一樣的禮物。尤金選擇對自己最好的臨終方式,也選擇對關心他的大家最佳的離開方式;他選擇接受死這個無常,第一時間跳脫無助的情緒,以精準的專案管理模式,完成自己在這一世人生旅程最後一個大型專案。自己既是這個大型專案的專案經理,也是專案中被服務的對象;雖然沒辦法自己驗收結案,但對於尤金的家人、朋友、曾經共事過的同事們,以及正在閱讀這本書的我來說,無疑地,尤金的確漂亮完成了任何人都無法順利完成、但卻一定得要完成的終極任務。
我比較好奇的部份,是他試著解開關係的那一段。母親在開始接受化療後不久,我有幾次與她長談的經驗,對照尤金所做的解開關係,我發現當時母親已經在對她的伴侶、兒女默默進行這樣的動作;這種動作的進行,對於尤金在生命最後的三個月過程中更顯重要。如果說解開關係是某種儀式的完成,依因果輪迴的觀點來看,有點像是善緣善了的意味在內;違緣逝去,善緣再來,在生命無限延續的過程中,不也該是這樣嗎?
尤金另一個不一樣的觀點,則是計劃死亡這件事。尤金不愧為跨國企業總裁,連怎麼死也可以用執行專案的方式來進行,這是國情不同所造成的差異。在死者為大的東方社會中,身後之事多為往生者家屬主導發落,能有三分遵照往生者意願執行者,真的是少數中的少數;就算這兩年在台灣異軍突起的生前契約,多半也只能做到計劃死亡的皮毛而已。尤金在追逐日光中,很明確的立下如何計劃死亡的典範與做法,對於有可能馬上面對死亡的人及身邊的人來說,都是一本值得擁有的教戰手冊。
除此以外,尤金在面對生命逐漸流逝時對生活的積極態度,在書中處處可見,不只可以鼓舞有同樣狀況的人們,對於那些身體健康、事業成功的人們來說,也是另一種警鐘,時時提醒事業有成的人們,在面對死亡時必須該有的決斷與智慧。這使我想起一篇情緒的四放,其中所描述的某些意境,不也跟尤金的追逐日光很像嗎?
回到一開頭的問題:如果一個人只剩下三個月可以迎接日出,他會不會每天追逐日光?我想,我是會的。你會嗎?
(原文創作於2006/6/27 16:00)